本文转自:劳动报
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是反映国家人工智能创新水平的重要指标,本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了《2021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报告》。
报告显示,目前全球人工智能发展呈现中美两国引领、主要国家激烈竞争的总体态势。在46 个参评国家中,2021年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指数大体可被分为四个梯队:第一梯队是美国和中国,第二梯队是韩国、英国等 9 个国家,第三梯队是瑞典、卢森堡等 13 个国家,第四梯队是印度、俄罗斯等 22 个国家。
(图说:2021年各国人工智能创新指数得分与排名)
其中,只有中国和美国的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总得分高于50分,与其他国家拉开较大差距,也只有中美两国在四个一级指标上均排名前五。
近年来,中国人工智能发展迅速,人工智能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总得分上,与美国的差距进一步缩小。细分指标上,29个三级指标中有10个指标的排名都有所上升,优势指标从2020年的12个增加到2021年的15个,发展态势良好。具体而言,目前中国人工智能发展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开源项目影响力明显提升。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开源代码量达到158项,仅次于美国,相比2020年的139项有所增长。其中,收藏数量达到200以上的人工智能开源代码实现“零”的突破,达到82项。开源代码和开源项目上的进步,意味着可以有更多中小微企业和创新团队加入到人工智能的创新和应用中,进一步激发市场优势。
第二,全球500强超算中心数量连续几年保持首位。截至2021年6月,中国共有188个超算中心位居全球500强,占总量的37.6%,居全球首位。算力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最重要的支撑,也为下一步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中的发展创造良好基础。
第三,人工智能企业蓬勃发展。截至2021年9月,中国共有880家人工智能企业,排名保持第二,较2020年同比增长约7%;人工智能企业累计共获得462亿美元的投资,排名第二,平均每家企业融资额为0.53亿美元,排名第一;中国的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和融资规模均居全球领先位置。另外,在全球人工智能授权量最多的前十大机构中,中国企业从2020年的2家增加至2021年的3家,反映出企业研发能力的提升。
第四,科研产出持续增长。2020年,中国学者共发表6.8万篇人工智能相关论文,其中在人工智能顶级期刊和顶级会议上发表的论文共计4019篇,数量均为全球第一。2020年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继续增长,分别为6.2万件和2.1万件,同比增长7.6%和2.8%。科研产出的增长,反映的是中国基础研究的实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底气。
第五,5G、物联网等相关技术发展迅速。中国5G技术专利授权量跃居全球第一,5G传输效率全球第二,进入全球500强的物联网企业数量已约占全球总数一半,排名世界第一。
相比于快速增长的创新产出,中国目前在高质量人工智能教育等方面还有一定提升空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赵志耘在解读报告时表示,“我们要在比较差距的过程中补足短板,让中国的人工智能进一步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