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邮电报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历史性战略意义的国家级新区,是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一环,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2022年,“千年大计”进入提速阶段,“未来之城”的轮廓越来越清晰。5年来,雄安新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四梁八柱”已基本成形,一批重大产业和疏解项目开始落地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加速聚集;“四纵两横”“四纵三横”高速路网通达全国,架起京津雄“1小时交通圈”;重点区域、热点区域5G网络连续覆盖,地上、“云”上、地下三座“数字之城”正拔地而起。 在这座被寄予厚望的新时代城市里,我们不仅可以找到高质量发展的“雄安答案”,也将从这里看到一个可复制的5G“未来之城”全国样本。一座“塔城融合”的未来之城 “未来之城”的定位,让雄安新区自诞生起便与众不同。这座城市承载着新时代的荣光、被给予新时代的梦想。5G背景下,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的应用必将超出我们的想象,而这一切都必须以坚实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作为底层支撑。 雄安新区首席信息官张强表示,在雄安新区规划伊始,就实现了通信网络和城市的规划合一,保证通信网络能够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和重要组成部分,保证后续数字智能城市建设顺利开展。作为5G新基建的主力军,中国铁塔河北雄安分公司(以下简称“雄安铁塔”)在新区通信网络建设过程中,从推动共建共享入手,发挥了组织、推动、引领的积极作用,在相关单位配合下,在新区已经基本实现机房、设备、网络的共建共享,最大程度减少了重复投资。 在雄安,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未来之城”的发展底色。记者跟随雄安铁塔的建设足迹时发现,无论是在宽敞明亮的雄安市民中心,在洋溢着现代化气息的雄安高铁站,还是在楼宇林立的容东片区……手机信号始终是满格,但环顾四周,在新建城区却很难寻到印象中高耸林立的通信塔和盘根错节的“蜘蛛网”乱象,这些信号究竟来自何处? “雄县三中的钟楼顶部是一个水箱,我们将外墙内移增设夹层,夹层外侧用玻璃钢装饰,通信天线布置在夹层内,这样既满足了通信需求,又保持了钟楼原来的外貌,校方对这个设计很满意。”雄安铁塔总监张辉对记者的疑问进行了解答。据张辉介绍,像雄县三中这样的“塔城融合”的案例还有很多。在城市建设风貌上,新区要求通信基站与城市建设完美融合,雄安铁塔提出了天线仓、融合塔等“塔城融合”创新方案,“一塔一设计”,既实现了通信基站与城市风貌和谐统一、降低了建站投资,还为社会节约了土地资源。 “一塔多用、共建共享”是雄安铁塔优化城市环境、节约社会资源的又一重要举措。5年来,雄安铁塔新建、改造塔类项目4500余个,运营商共享率由80%提升至98%以上,新建项目100%实现共享,减少铁塔重复建设1300个,节约行业投资2亿多元,节约土地140余亩。“雄安铁塔竭诚服务客户的理念和努力为客户降本增效的务实举措,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雄安联通相关负责人说,“雄安铁塔主动牵头并推动新区通信规划,将机房、传输管道、基站等通信基础设施全部纳入规划,确保通信建设和城市建设同步进行,对经济高效推进网络覆盖起到积极作用。在容东片区新建宏站和室分系统的过程中,经铁塔公司协调全部采用直供电,每年可为我们节约电费近300万元。” 截至目前,雄安铁塔共完成5G宏站建设项目1700余个,100%共建共享。这一个个数字的背后,是雄安铁塔人速度、效率以及智慧的集体结晶。雄安铁塔“塔城融合”创新项目,在业界树立了移动宽带网络综合覆盖的标杆,为其他城市绿色、经济、高效的数字化转型和打造“未来之城”提供了“铁塔方案”。一座“享你所想”的智能之城 民生领域的应用普及率和群众满意度,最能检验城市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成果。如何将一座城市建设成老百姓“心向往之”“妙不可言”“享我所想”的智能之城,将智能化应用最大限度惠及民众?雄安铁塔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作为“未来之城”,雄安新区在城市布局上也极具特色,除了地上一座城、“云”上一座城,地下一座城也为雄安智能城市建设发挥了应有的作用。雄安新区地下这座城面积很大,没有导航方向感会很差,为了满足人们在室内及地下的定位需求,致力于“塔城融合”的雄安铁塔积极探索,提出了“北斗﹢无源室分”的解决方案,创新性地利用铁塔公司室内分布系统将北斗信号引入室内,为车辆导航、应急反应、物流配送等提供室内及地下的实时位置信息。 “在已经交付的容东片区,地下面积约4.7平方公里,约有5.5万个车位。在铁塔公司各位专家和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在国内率先提出一套基于现有室内分布系统的室内导航系统。这套系统能够快速实现像容东这么大区域地下停车场导航定位系统的部署,并且成本更低,便于商业化普及。”雄安新区数字交通实验室负责人任大凯表示,“系统搭建完成后,‘5G﹢北斗’技术在雄安新区已广泛应用,除了为老百姓提供导航定位服务外,还可以为自动驾驶车辆提供室内导航定位服务。定位能够精准到引导自动驾驶车辆直达楼梯口接上乘客,为整个雄安新区‘90/80’出行目标的实现做出了巨大贡献。” 形以“青莲上的露珠”的雄安高铁站,是雄安新区开工建设的第一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7万平方米,是京雄城际铁路、京港高速铁路、津雄城际铁路、雄石城际铁路、雄忻高速铁路的交汇车站。在这里,你会为它的壮美所震撼,也会为刷脸过闸等便捷的智慧应用点赞。在单向旅客日发送量不低于10万人次的高铁站内,如何实现5G网络良好覆盖?本着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开通的原则,雄安铁塔于2018年10月就已开展前期规划工作,多次与铁路方对接,协调机房、传输、电源、桥架、无源室分、有源室分和微站7个专业的资源预留,最终采用“无源”和“有源”室分融合方案完成了对车站的移动宽带网络全覆盖。 另外,立足雄安新区未来绿色交通出行的需要,雄安铁塔以新能源绿色出行为发展方向,面向外卖骑手、社区居民等不同群体,加快建设低速电动车换电、充电等新型智能化基础设施,解决低速电动车群体充电慢、不安全、成本高、续航短等问题,打造惠民工程,助力雄安新区“双碳”目标的实现。这些智能换电柜一部分共享通信基站站址,在部分时段换电柜储存的锂电池也可作为基站备用电源使用。新锂电池在换电柜使用一段时间性能下降之后,可在基站梯次循环使用,积极践行了新区绿色发展的理念。 目前,雄安铁塔已在新区建设换电网点30多个,建设小区智能低速车充电桩4500余个,为社区居民提供集中充电场所,满足了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充电的需求,真正做到“想民之所想,办民之所盼”。 2022年是雄安新区设立5周年,也是展现新区雏形、承接疏解落地见效的关键之年。雄安铁塔将继续深化共享,协同电信企业加快5G基础设施建设,依托独特资源优势和技术创新能力,积极服务新区生态环境等社会各领域数字化治理,为数字雄安建设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