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代周报
5月17日,一年一度的世界电信日来临。2021年是5G商用的第三年,过去一年,我国5G领域发展取得哪些阶段性成果,是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
5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刘烈宏表示,我国已累计建成5G基站超81.9万个,占全球比例约为70%;5G手机终端用户连接数达2.8亿,占全球比例超过80%。
在5G建设快速推进的同时,不少消费者也感到疑惑:动辄千亿元级别的投资投向5G建设,在实际应用上,5G技术所带来的改变却感觉不甚明显,5G时代究竟何时能真正到来?
“虽然5G应用已经喊了两年,各种应用场景也层出不穷。但很多To C应用场景仍停留在纸面,有的则是噱头,应用场景尚没有大规模落地,远没满足市场需求。”5月16日,独立经济学家王赤坤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相对于C端缺少“杀手级”应用,5G商用在B端正处于“遍地开花”的状态。过去两年中,5G在工业互联网、自动驾驶、金融征信、远程医疗等各个细分领域都有不同程度落地。
5月17日,中兴通讯相关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过去一年,我们在近百个5G行业应用场景上试点探索。例如,中兴的5G ATG方案、智慧矿井方案、海洋大数据解决方案,协助航空业、能源行业及海洋保护行业。”
“经过2年左右的应用摸索和市场化探索,今年我国要在‘工业领域’继续大力推广5G,这是5G产业(目前)最好的应用场景,也是为何国家要大力发展和推广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智能网联汽车、车联网、物联网等产业的原因所在。”5月16日,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坤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图源:时代周报
5G To B商用元年
“2021年将是5G To B规模商用元年,全行业应携手努力真正实现5G行业应用规模复制,实现商业闭环。” 2月8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常务董事、运营商BG总裁丁耘在MWCS 2021媒体分析师预沟通会上如此表示。
5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中国通信学会理事长刘烈宏在2021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上直言,5G不同于4G,5G主要是面向行业场景的技术。
5G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三大技术特性,网络切片、边缘计算、大规模天线技术、AI融合是5G的四项关键技术。按照5G技术的特点来看,5G在TO B行业场景上的应用确实更具想象力。
“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5G将支持更大更广阔的行业应用和物联网经济,带来更多行业的转型和增值提效。”上述中兴通讯负责人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此前,工业富联(601138.SH)CEO郑弘孟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5G时代最先受益的将是制造业。
“很多产线设备的控制对网络延时要求是在毫秒级甚至更低,海量的工业生产数据需要进行实时和准确的传输,以确保及时分析、建模,最后达到可预测和可控制。”郑弘孟说。
上述中兴通讯负责人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中兴以站点算力引擎和无线PRB硬隔离切片为B端赋能,面向全行业的5G云核心网增强方案,通过架构增强、能力增强、运维增强、立体化安全防御满足行业差异化需求。
有媒体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国内,包括联想集团、中国商飞、海尔集团、三一重工、华菱湘钢、天津港、南方电网等多家制造企业均进行了5G的应用探索,5G工厂的垂直应用场景已覆盖至航空、3C家电、机械制造、钢铁、港口等“大国重器”的领域。
图源:视觉中国
与此同时,5G领域投资还在持续。
《中国移动经济发展报告2021》显示,中国继续维持全球5G技术领先市场之一的地位,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的包括5G在内的新基建将为全球通信业注入新活力。2020—2025年,中国国内移动运营商将投资近2100亿美元来建设网络,其中90%投向5G。
目前仍处“导入期”
随着5G在不同行业应用的深入探索,人们也愈发关心,5G在消费端端是否也可以大有所为,走进千家万户。
相较于在产业端的探索,在消费端,目前用户仍未能明显感知到5G带来的变化。即使在消费者接触最为密切的5G手机上,仍有很多用户买了5G手机却没有使用5G套餐。
“现在市面上可供选择的手机,差不多都5G的了,自然而然就会买5G手机。”5月16日,5G手机用户苏南(化名)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虽然使用的是5G手机,但使用的还是4G套餐,因为4G网速依旧可以满足自身的需求。
5月11日,中国通信院发布《4月国内手机市场运行报告》显示,2021年4月,国内市场5G手机出货量2142万部,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77.9%。
尽管5G手机销量情况不错,但5G套餐用户的渗透率却并不高。根据三大运营商披露数据,在5G套餐用户渗透率方面,目前中国电信为31.2%;中国移动超过20%;中国联通则为29.7%。
在王赤坤看来,5G技术在消费者端感知不明显的原因主要是应用场景短缺。
“5G手机是连接应用场景和消费者两端的工具。目前应用场景短缺,5G手机无从连接,消费者没能感受到5G应用的先进性。”王赤坤表示。
“对于ToC端的5G应用,毫无疑问需要能够带给用户差异化价值体验。”上述中兴通讯负责人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一方面是基于现有应用在部分场景下的体验大幅提升,另一方面基于5G特性的全新应用,比如超高清/AR/VR用于教育、实况转播、文旅等。
在5月12日举办的WISE2021领风者大会上,针对市场对5G在C端打造爆款的期待,中兴通讯首席发展官崔丽认为,To C的5G产品必须能有更多差异化价值的创造,并使消费者感受到与4G产品的明显不同。
5月17日,被视为杀手级应用的“5G消息”也传来最新进展。北京移动在国内运营商中首家上线了5G消息服务,目前主要提供充值、查话费与预约取号等服务。
然而,即便不通过“5G消息”,消费者依然可以通过中国移动App或其他平台享受上述服务,“5G消息”的不可替代性似乎并没有那么强。
刘烈宏表示,5G商用以来,技术产业、网络建设、融合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当前5G应用仍处于发展成长期,要加大投入力度,持续推动5G应用规模化发展。
崔丽指出,任何技术都需要有由“技术”到“体验”再到“价值”的转换过程,因此5G目前还处于“导入期”。
“看好5G未来的发展和在各行业数字化转型中发挥的作用,建议领先的技术,市场和应用的创新将为我们带来长久的先发优势,也希望各行业能够给予5G更多的支持和投入。”上述中兴通讯负责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