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车联网来了
自从1969年美国创建出第一个分组交换网开启,到现在一张无形的巨大网络连接着全世界不计其数的电脑和手机终端,互联网改造着人们的学习和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受互联网的启发以及相关技术的支持,人们发现可以互联的不仅仅是电脑,也可以是其他智能终端,于是物联网(IoT,Internet of Things)随之出现。当网络连接中断是车的时候,车联网(IoV,Internet of Vehicles)来了!
最初的车联网仅仅是车与车之间的简单通信,发展到现在,车联网的内涵已经被极大地丰富,现在的车联网指的是车内为局域网,并以单车作为终端,将车与车连接组成车际网,车际网与互联网相连,在统一协议下实现人、车、路、网、云之间数据互通互享,最终实现智能交通、智能服务以及智能驾驶等功能。
二、当工程机械遇到车联网
在工程机械行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各个工程机械企业积极寻求出路的时候,它们看到了隔壁车企正在车联网的道路上大步前行,于是工程机械和车联网相遇了。车联网最先开始于车企,一般是传统汽车企业和互联网科技巨头合作的模式,车企负责车辆的生产全线流程,互联网巨头则负责车辆智能硬件和软件资源,各自发挥自己独特优势合力打造智能汽车。
车企的车联网发展经验给工程机械行业发展车联网提供了借鉴。车联网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与互联网联系更紧密、跨行业合作更频繁、更加受到当前国家政策的推动。随着德国工业4.0以及中国制造2025提出,传统工程机械企业除了和互联网巨头合作之外,也在需求自身变革,成立各自的科技公司,打造自己的车联网产品,并逐步丰富产品的应用场景。最有代表性就是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工业互联网的本质是通过开放的、全球化的工业级网络平台,把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产品和客户紧密地连接和融合起来,高效共享工业经济中的各种要素资源,从而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方式降低成本、增加效率,帮助制造业延长产业链,推动制造业转型发展。可以说工业互联网源于互联网,始于物联网而又高于车联网。
徐工集团旗下的徐工信息公司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孵化而出,基于徐工集团77年工业知识沉淀和30多年数字化经验的优势打造出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
经过数年的发展,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取得诸多荣誉,并且已为近2000家企业提供服务,覆盖一带一路20多个国家,涵盖工程机械、装备制造、智慧城市、有色金属、建筑施工、教育、新能源汽车、石油化工、能源等70多个行业,打造了20个行业子平台。为跨行业跨领域的客户提供可衡量的价值,为工业互联网的生态体系持续赋能,为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振兴实体经济积极助力。
三、未来可期,工程机械+车联网的5G时代
前面提到过,车联网是由车内网以及车际网连接互联网而成。因此车联网的最大意义在于两点:一是海量数据。车辆联网后,所有与车相关的数据都会上传到云端,这些数据来自于车内网、车际网以及其他V2X场景,对这些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开发出海量应用场景;二是自动驾驶。自动驾驶是车辆智能进化的终极形态,而自动驾驶的实现要车、人、路、网、云各方面协同方能实现。以上两点对网络的要求很高,在一是要求更高的带宽,二是要求更低的时延,当前4G网络已然无法满足。
工信部于2019年6月6日正式发放5G商用拍照,标志着我国5G发展进入全力冲刺阶段,5G时代已来!这无疑是车联网连锁反应的催化剂,也是工程机械车联网的翅膀。5G能够提供更高的带宽、更大数量的连接,更高的速度以及更低的时延,这些可以让传统工程机械企业在智能化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远。
在5G的加持下,工程机械企业借助移动互联技术,可以通过手机APP来进行设备管理,随时随地查看设备状态,同时可以和互联网公司合作开发相关智能设备,挖掘后装市场,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完善售后服务体系,提高用户黏性。
借助于5G的低延时,工程机械企业可以通过传感器收集车辆关键部件的工作状态上传至车联网,车联网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再通过虚拟现场VR技术,可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在各种施工环境下实现设备的远程操控,无人驾驶。如下图徐工信息联合徐工筑路研发的无人驾驶平地机系统,能够让5G智慧驾驶舱的机手驾驶远在千里外的平地机设备。
最后基于5G的高带宽和更大量的数据连接,工程机械企业通过GPS、MES和RFID等技术,可以实现全国乃至全球库存互联互通,打通供应链上下游,针对工程机械车辆开发备件系统和配件相关服务,提供物流实时跟踪。这些在车联网中流动的海量数据,可以用于分析产品性能,改善产品研发上的不足;也可以用于服务管理,优化服务网点、服务车以及服务人员等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资源利用率;同时还可以为销售提供数据支撑,改善工程机械企业的营销模式,建立有效的风控机制。
站在互联网发展的风口上,5G无疑是给工程机械的发展插上了一对翅膀,过去在工程机械行业异想天开的事情,在不久的将来便会成为现实。工程机械车联网潜力无限,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