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并不是以专利许可为主要营收的企业,因此,通过分析华为关键5G标准必要专利在产品中的应用,可知其竞争地位。而5G标准必要专利的应用涉及手机、芯片以及通信设备等多个产品领域,这些领域均属华为的业务范围。
在这些领域中,华为不可避免地与苹果、高通、三星、爱立信等通信企业进行竞争。华为的产品在国外市场的占有率远不及国内市场,且随着美国对华为的芯片禁售令,华为在国外市场的占有量进一步降低,这也表明,尽管华为在5G时代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仍不具备绝对竞争优势。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吧!
一、华为关键5G标准必要专利竞争地位分析
1.手机领域
在这一领域,华为的主要竞争对手是三星和苹果。2021年1月,数据调研机构DigitimesResearch发布的《Globalsmartphoneshipmentsdip8.8%in2020》显示,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从一季度到三季度出现下滑,四季度开始反弹,全年出货量12.4亿部,三星、苹果、华为分别排名一至三位。
其中,5G手机出货量达到2.8-3亿部,相比2019年增长2000万部,伴随全球5G基站数量和覆盖范围的增加,5G手机需求量将不断增加,5G手机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在手机芯片竞争中,高通、苹果、三星、紫光展锐、联发科等企业都相继发布自研5G旗舰芯片。高通手机芯片供给多家企业,包括国内小米、OPPO等手机厂商,占据了国内外芯片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从全球来看,高通在芯片方面拥有大量标准必要专利,是华为芯片强劲的对手。华为率先于2019年9月发布全球第一颗集成5G基带麒麟990芯片,这一芯片最大优势是,负责信号功能的基带与处理器相集成,而不是采用基带外挂的形式,解决了功耗大、信号差等问题。
但是,麒麟990芯片构架采用ARM公司技术,对国外公司依赖性较大,特别是面对美国禁令时候,难以实现自主生产,这也导致华为目前仍面临缺芯的困境。
2.通信设备领域
在这一领域,华为的竞争对手主要是爱立信、诺基亚、中兴和三星。根据韩国市场统计公司Dell’OroGroup发布的《2020年12月前三季度全球5G通信设备市场报告》,其中对涵盖宽带接入、微波与光传输、移动核心网和无线接入网、SP路由器和运营商以太网交换机在内的整个电信设备市场研究统计显示,排名前五的企业分别为华为、爱立信、中兴、诺基亚和三星。
不难发现,华为一直处于大幅度领先地位,甚至在第二季度市场份额达到43.7%。但在第三季度华为的市场份额出现了大幅度下滑,甚至低于第一季度,下滑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发布了针对华为的禁令,不仅对华为进行技术封锁,还禁止华为生产的5G通信设备进入美国市场。
在基站方面,由于5G基站与4G基站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如果选择与4G基站不同的供应商建设5G基站,会导致基站的维护和升级成本大幅度增加,因此大多数通信运营商会继续选择4G基站的合作伙伴。在中国市场,由于大量的2G、3G、4G基站由爱立信和诺基亚为供货商,因此在5G时代,尽管华为在国内获取了大量5G基站订单,但与爱立信、诺基亚的竞争依然存在。
4G时代华为的基站在欧洲市场表现出竞争力,建立了牢固的合作关系,因此,华为在瑞典、英国等欧洲市场获得了大量5G基站订单。根据英国Omdia公司2020年9月统计可知,华为以34.4%的市场份额占据全球基站供货额首位,相较于2018年,华为份额提升4.9%,这主要得益于欧洲市场的贡献。
排名第二的是爱立信,市场份额为24.1%,诺基亚以19.2%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三。从长远来看,尽管华为在5G标准必要专利的布局涉及手机、通信设备方面,但其核心竞争力有待提高,尤其是美国实施针对华为芯片技术的禁令后,一些国家纷纷对华为技术、通信设备等实施了相应的限制措施,比如英国和华为签订5G基站订单后又毁约,最终选择爱立信的行为,导致华为在市场方面明显受到影响。
二、华为5G应用场景专利竞争地位分析
一直以来,我国都重视5G通信技术在物联网的基础性作用,先后出台《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智能制造“十三五”发展规划》、《5G时代智慧医疗健康》等一系列国家政策,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智慧交通、远程医疗、智慧家居和智慧政务等10大数字应用场景,支持科技企业在5G技术在应用场景的发展。
因此,在政策的指引下,越来越多的科技型企业进入5G应用场景领域。华为依托5G通信技术高容量、超可靠低时延、高速率特点,大力度拓展多种5G技术应用场景,形成了以通信为核心,万物互联的发展模式。
但随着百度、腾讯等企业纷纷发展5G应用场景领域,国外通信巨头三星、苹果也相继进入5G应用场景领域,华为在国内和国外关于智慧家居、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5G应用场景领域都将面临不小的竞争压力。
1.智慧家居
在这一领域,华为主要面对的是与小米之间的同质化竞争。华为与小米在智慧家居领域的发展模式,都是以通信网络为基础,以AI音箱、手机为关键语音智能入口产品,通过路由器连接具备通信功能的家居用品如照明、安防、饮水等,在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丰富的智慧家居生态系统,力求让用户充分感受到智能单品或产品联动带来的便捷。
小米一直在积极布局在智慧家居方面的专利,如发明名称:一种基于智慧家居场景的设备快速联网技术(专利号:CN112039604,IPC分类号:H04B11/00、G05B15/02),根据IPC分类号可以看出,该专利属于电光通信与控制调节类,是建立在通信基础上,通过提高具备通信功能的家用产品,快速实现近距离配网的精准度来减少网络配置信息发送错误,从根本上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此外,阿里、腾讯等企业也相继布局智慧家居领域相关专利,如阿里获得的发明名称为一种基于阿里云平台的智慧家居物联网通信方法的专利(专利号:CN110912789A,主IPC分类号:H04L12/28),腾讯获得发明名称为控制智慧家居系统的方法、装置和计算可读存储介质的专利(专利号:CN107358007A,主IPC分类号:G06F17/50)。
总体来看,目前在智慧家居领域的竞争主要是华为与小米之间的竞争,华为主要以研发为主,其竞争优势体现在专利方面。小米通过低价销售硬件、提供增值服务赚取利润的模式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且具有较高的用户粘性,但随着阿里、腾讯的入场,各大企业在智慧家居领域面临的竞争必将更加激烈。
2.自动驾驶5G技术
让交通从“运力”时代进入“算力”时代,自动驾驶汽车成为我国汽车领域弯道超车的新机遇。2020年2月,国家发改委联合多个部委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指出要依靠我国在5G通信方面的技术优势,支持传统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我国工业化强国。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的自动驾驶车企发展迅速,并形成了以特斯拉为代表的造车新进入者、以丰田与福特为代表的传统转型车企和以华为与苹果为代表的通信企业进入自动驾驶领域相互竞争的局面,这些企业都在中国申请了大量的自动驾驶专利。
其中,特斯拉按照“自动驾驶+智能化”的模式进行专利布局,使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技术走在前列。如特斯拉专利名称为电动汽车通信的方法以及控制和监视电动汽车中的电池(专利号WO2008156735,IPC分类号:G05B-011/01)该专利通过在电动汽车中安装通信设备,实现了车与车之间的通信,同时实现自动控制电动汽车电池,随时为用户提供电池信息,以便用户掌握车辆具体情况。
分析这些企业在自动驾驶领域的专利布局情况可以看出,直接参与自动驾驶汽车生产与制造的企业如特斯拉、丰田、福特等都积极布局自动驾驶专利。不直接参与自动驾驶汽车的生产与制造的企业如华为、苹果,更注重发展自动驾驶核心技术专利。但根据《2020年人工智能中国专利技术分析报告》显示,华为关于自动驾驶专利的授权量,并不占优势。
3.远程医疗
我国医疗受地域、资源等要素限制,长期存在发展不平衡、资源分布不均衡等问题,远程医疗服务市场潜力巨大。随着5G通信技术的发展,为远程医疗服务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科技企业纷纷展开远程医疗相关专利布局,发展移动医疗、智能穿戴等方面的医疗器械。
百度、腾讯、华为和小米等企业变更公司经营范围,新增了相关医疗器械销售等业务,其中,百度投资东软医疗整合资源,腾讯发展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软件方面专利,华为主要在可穿戴设备和远程医疗领域发展,小米主要以可穿戴设备、家用医疗设备等智能硬件为主,并借助小米海量级用户,提供增值服务。
相比于其他科技公司,在远程医疗领域,华为不仅利用其高黏性的手机用户发展智慧穿戴,还充分利用自身在5G通信技术的优势发展远程医疗,通过云计算提供诊断、医护等多种解决方案,服务于医院和患者,以期进一步扩大其在远程医疗领域的竞争优势。
2019年3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华为与中国移动协同合作下,成功完成了全国首例基于5G网络的远程人体手术——“帕金森舶脑起搏器”植入手术。
总体来说,5G应用场景领域的商业化发展程度并不高,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专利竞争。企业实行统一技术标准,以5G智能手机为中心,打造5G应用场景无障碍切换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华为依靠在5G标准必要专利方面的优势,发展5G应用场景方面的技术专利,展现出了一定的竞争优势,但是在一些关键领域仍受制于人,需要加大对核心技术的攻克力度。在5G时代,华为走在技术发展的前列,面临的困惑成为下一步该怎么走,华为的技术专利该如何布局,华为该如何维持企业专利竞争优势等问题。
三、总结
总体来说,在5G时代,一方面华为在5G标准必要专利布局方面是引领者角色,另一方面华为又通过交叉许可等方式扫清了自身前进道路上专利障碍,在5G通信终端设备领域中,展现出竞争优势。
但在5G应用场景方面,由于商业化发展处于萌芽阶段,且众多传统行业转型者与新进入行业者等竞争对手进入5G应用场景领域,华为未能展现出相对的竞争优势。对此,各位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