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广西河池东兰县武篆镇的巴学村是一个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的“红军村”,近年来,广西移动河池公司将数智化技术深植巴学村乡村建设及群众生产生活中,突出特色打造红色数字乡村。“云党课”“云喇叭”“看家摄像头”“防溺水监控”等5G新应用成为巴学村乡村振兴的“新招牌”。
巴学村里的村民运用5G网络开展“直播带货”销售土产。陈卓摄
“5G+智慧文旅” 让红色基地“活”起来
一张“网”兜起千条线。河池移动以一张精品5G“网”铸就巴学村信息高速公路,以信息科技赋能红色文化传播。
2021年4月27日,列宁岩景区实现中国移动5G网络覆盖,在5G的加持下焕发新颜,数字红色教育之旅正式开启。
老党员试听中国移动数字乡村有声党建。陈卓摄
列宁岩内,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或身着红军装参观,或合唱革命歌曲,导游拿着手机移步换景,向观众全景式介绍各处景物。而在正中央的“农讲所”讲台上,前来参观学习的党员干部开启了直播党课:“快乐事业,莫如革命。今天我们就是要继承‘拔哥’等老一辈革命者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加快新农村建设,让我们老区人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通过高速5G网络,让远在各地的党员群众一起重温当年韦拔群在列宁岩内传播马列主义的场景,感受当年列宁岩里发生的真实革命故事。
“我们正着力打造4G、5G双网感知良好的红色旅游场景,探索运用5G、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进一步提升本地红色教育的智能化水平和覆盖面,让党员群众更生动、便利重温历史、奋勇前进。”广西移动河池分公司的相关负责人称。
“5G+助农慧农” 让百姓生活“美”起来
在葡萄种植合作社里,成熟的葡萄像一串串翡翠,村民们忙里忙外辛勤采摘,丰收之喜溢于言表。在园内的葡萄棚下,广西移动河池东兰分公司的员工带领村民开启了线上直播,“我们的葡萄都是纯绿色产品不打农药,欢迎各位网友前来采摘或下单购买……”
在5G网络的加持下,巴学村的农产品通过“直播带货”,搭上了电商“快车”。除了直播,村民们还热衷于玩“抖音”,驻村第一书记韦健龙说:“我拍了不少短视频上传,都是介绍村里好玩的、好吃的,很多人都过来时都会联系我。”网络的普及已然为人民群众的生活提供了更多可能。
据了解,广西移动河池分公司坚持走网络振兴与民生、产业、消费等领域相结合的数字赋能之路,将“网络+视频”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渠道,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让更多人看到革命老区群众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十四五以来,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升级改造东兰乡村数字化配套的通信基础设施。目前,光纤宽带和4G网络在巴学村实现全面通达和覆盖,惠及更多百姓搭上信息快车。
“5G+智慧党建” 让基层党建“强”起来
乡村振兴,党建引领。河池移动与巴学村开展党建共促,开发数字党建平台,助力巴学村村党支部提升基层党建能力,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走进村委的智慧党建活动室,正中大屏上清晰地展示着党务公开、村容村貌画面等信息,在一角设立的党建有声图书馆,一个个二维码代替了一排排的报刊书籍,用手机扫一扫就能实现党的声音随听随学。这里,已经成为村里服务党员群众的“神经中枢”。
据了解,自活动室建设以来,巴学村村党支部已多次使用“智慧党建平台”召开党支部大会、村民代表会议等,每次会议线上及线下的参会党员人数较以往出席人数提升明显。在会上,巴学村村党支部还通过党建系统的投票表决平台进行了多项村内事务表决等,解决了以往流动党员必须请假回村出席会议才能参加投票表决事宜,大大增加了村党支部的工作效率。村党支部书记黄裕德对此表示肯定,“这个智慧党建平台,很好解决了我们基层党组织资料管理、信息传递、学习管理等方面的难题。”
“5G+智慧村务” 让社区管理“智”起来
广西移动河池公司还将“敢为人先”的韦拔群精神融入助力巴学村开展数字乡村应用示范项目的建设中,打造新型乡村社区管理模式,实时监测、动态分析、精准预警、精确处置,助力巴学村在数字乡村建设中走在前列。
目前,巴学村已接入高清摄像头69路,高清监控大屏、公共区域+村民看家摄像头终端联网建设,不仅满足了村民看家护院、照顾老幼的需求,还筑起了治安千里眼,为村里综治、安防等工作提供保障。
巴学村里的5G+防溺水预警系统。蒙新媛摄
今年,村里还安装了2个“云喇叭”和2套防溺水人脸识别智能监控,“云喇叭”系统加强了村里的理论宣传、政策解读、紧急事宜通知,防溺水系统则有效弥补了村委监管人力短缺的问题,实现村内危险水域7*24小时全天候预警,有力完善了村应急体系建设。
信息网络和数字化的应用,正逐渐改变着巴学村的管理方式和村民的生活。巴学村变得有“智”更有“质”,村委现代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广大村民安全感、幸福感不断增强,成为东兰乡村振兴的示范区。
据了解,近年来,广西移动深入推进“实事暖人心 创新争先锋”活动,以新技术、新形式赋能革命老区,提升红色乡村数字化水平,不断为乡村振兴蓝图助力添彩的责任与担当形象。(申蓓、蒙新媛)